兄弟虽隔海 诗意可牵情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09-30 08:34:07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宝岛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一水相隔已经七十多年,可是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心心相印。海峡无情,诗词有意,诗词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纽带,是沟通同胞心扉的灵犀。本文谈谈笔者与台湾同胞诗词交往的几件事情。

诗为纽带系心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偶尔从报刊看到了台湾诗词家林恭祖先生写的一首七律《春节怀大陆》,反复吟诵,爱不释手,于是将其抄录于笔记本上,此后经常翻阅:

谁凭彩笔写馀晖,一发青山渐向微。

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

寻梅踏雪西湖月,破浪乘风燕子矶。

万里长江春又到,莫言头白故人稀。

林恭祖(1923—2017)是福建仙游人,1948年渡海赴台,就读并毕业于台湾大学。林先生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任编纂、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诗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台北《乾坤诗刊》名誉社长等。林先生是我尊敬的老前辈,他的《春节怀大陆》表达着春节深深思念大陆的情怀。作者离开大陆已经多年了,除夕之夜,由于思念故土,盼望回归,竟然失眠了。想起从前西湖月下踏雪寻梅、燕子矶搏风击浪游泳等情景,感慨万千。春天又来到了大陆的万里长江,可自己的头发白了,人也老了,当年的故交多已离世,剩下的寥寥无几。现在大陆与台湾仍然一水相隔,诗人因此发出了浩叹,写下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篇。笔者反复吟诵林先生的诗作,感触良多,于是和诗一首:

和风助律应韶晖,遥望东天接翠微。

骨肉分离伤阔别,波涛阻隔盼回归。

怀乡前辈抒胸臆,迎客吾侪候石矶。

早计兰亭修禊会,须怜旧雨渐趋稀。

期待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到时候我们一定欢欣雅集,共庆团圆。

拙诗有幸上台刊

1999年夏,我给台北《乾坤诗刊》寄去拙诗三首,到了年底,收到林先生从台北寄来的《乾坤诗刊》冬季号。打开一看,我的三首诗全部刊用了。三首诗分别是:

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望海天,老犹不见族人旋。

插萸易惹思亲泪,提笔难成寄远篇。

港澳珠还欣有日,陆台璧合盼何年?

遥知隔岸怀归客,也对沧波祝梦圆。

此诗写于1997年。重九登高,遥望海天,抒发对海峡彼岸同胞兄弟的怀念之情,希望台湾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己卯元宵灯月咏

一轮皓月映华灯,灯火辉煌岁月增。

月下观灯欣兔舞,灯前对月颂龙腾。

圆灯满月千家乐,古月今灯万里澄。

尽赏今宵灯与月,灯明月朗兆邦兴。

此诗写于1999年。赞美己卯兔年元宵节灯月相映,两岸同胞赏月的欢乐的情景。

回乡登大龙山作

独上大龙顶,归来雅兴存。

诗狂低泰斗,酒醉小乾坤。

别久主犹客,登高卑亦尊。

儿时游戏处,重到最销魂。

此诗写于1999年,咏回乡登高之感慨。大龙山乃吾乡之高山,多年未到,今日回乡,重登高顶,俯眺四野,兴高采烈。此诗投予台刊,写的虽是回归故乡之喜悦心情,其实是希望台胞阅后能激起回归祖国之感情。

同刊邻友有佳诗

那期的《乾坤诗刊》冬季号分六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为林恭祖先生主编的“古典诗词”,入编诗词作者三十九位。我的三首诗列于第十八位,第十九位是马鹤凌的七首诗,我与马鹤凌先生可谓同刊相邻的诗友。马鹤凌先生是马英九的父亲。

马鹤凌(1919—2005)祖籍湖南衡东(今归湘潭),毕业于重庆中央政治大学,1951年由香港携夫人及幼子马英九赴台。马先生退休后筹建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任创会主席,大会主旨“谋求世界永久和平与人类真正幸福”,并先后召开了五届世界和平大会。他反对台独,并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通力合作、和平统一,为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效力。马先生的文化功底深厚,其诗亦颇见功力,耐人品味。下面择几首列出。

己卯五日放歌

其一

半纪投艰境已迁,林泉犹自梦回天。

久观世态悲长策,偶见烟尘愧短鞭。

差幸馀年能贾勇,早知圣道好亲贤。

名都五会神明裔,继绝开平结善缘。

其二

六会龙传赴北欧,文明融合论源头。

百龄国老先明义,四海宗师共探幽。

咸信推恩人博爱,深知事小世同庥。

幸从和建开新纪,千古纷争一旦休。

诗写于1999年6月6日,即农历己卯年端午节。其一写作者退休以后,筹划召开了五届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为继绝学、开太平,举旗倡导,大声疾呼。其二写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第六届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

1999年7月7日至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马鹤凌代表陈立夫主持开幕式,并发表了演讲词。

世华大会即事与

郑竹园博士联吟

一代贤豪会比京,弘扬圣学息刀兵。

耶回传习皆仁道,教派分歧岂战因?

水自合流成大海,人从博爱启文明。

儒家立极悬圭臬,万国千秋共太平。

另外四首七绝是写游览布鲁塞尔之所见所闻,此处不一一赘述。

相逢共话别离情

1997年,台湾马德祥先生回榆林探亲。马先生系山西运城人,原为国军榆林机场机械师,1949年榆林解放前夕携夫人飞台湾。榆林石丁书画店主人张振国是马先生的内弟,我在张府邂逅先生,双方回忆往事,感叹江山貌改,人事已非,因赋七律二首,以纪其事,并抒所怀。

榆林晤台湾马德祥先生二首

其一

有客飘然跨海归,榆阳一晤语依依。

重寻故地朱颜改,互问耆交皓首稀。

功过是非成旧梦,悲欢离合有新机。

沧波远隔天涯路,且喜而今愿未违。

其二

驼峰阿里梦常牵,回首沧桑四八年。

瓯尚未全人渐老,齿虽已缺体犹坚。

西沙闹市从新建,南塔凌霄依旧妍。

塞上风光今更好,莫将异地作乡田。

此二首诗写于1997年。其一写台湾与大陆相隔数十年,现在两岸同胞可以互相往来了。马先生青春离开榆林,皓首归来,当年的故交多已作古,剩下的寥寥无几,今日相见,实属万幸。其二写分离四十八年,虽然天各一方,但梦寐以求,盼望相见。而今老去归来,看看当今榆林的面貌已非昔日可比。其实,返回故里,叶落归根,是好多台胞的心声。

逢节常怀彼岸人

台湾与大陆,分离也有七十多年了。我们年年盼望着台胞归来,祖国统一。唐代诗人王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诗句,逢年遇节,笔者总要写些怀念台胞的诗篇。除了前面的《重九登高》,再摘三首列于下:

春节怀台

除夕贪杯百感牵,远怀骨肉望东天。

明灯对久曾瞵幻,华发搔残竟失眠。

海纵无情终可渡,月虽有恨必重圆。

一声爆竹惊春到,宝岛回归在哪年。

此诗写于1994年,除夕酒后,面向台湾所在的东方眺望,蒙眬中好像台胞回到了眼前。由于思念,竟然整夜失眠,忽然一声爆竹,迎来了又一个新春佳节,可是陆台仍然未曾统一,令人心痛不已。

中秋望月

年年此夜望婵娟,骨肉灵台隔岸悬。

对酒因思兄弟翕,分梨宜弃豆萁煎。

苍天有阙终需补,碧海无涯信可填。

待到金瓯完整日,相逢同贺月重圆。

此诗写于1994年,表现了陆台同胞之骨肉深情。海峡虽远隔,心灵永相连。同胞兄弟应该有“兄弟既翕,和乐且湛”之情,孔融让梨之爱,摒弃“煮豆燃萁”之绝情无义。如果海峡两岸同胞同心补天,并力填海,消除隔阂,珠联璧合,实现统一,此乃炎黄子孙爱国兴邦之大计。

元旦思亲

东南望断又新年,远念台胞梦不圆。

热泪写成思故草,浓情织就寄怀笺。

一邦异帜难填海,两制同堂可补天。

完整金瓯诚大业,今人盛举会超前。

此诗写于1995年。新年又到,东南望断,陆台仍各一方,令人感慨万千。台独违背两岸同胞意愿、分裂祖国,十四亿中华儿女坚决反对。期盼尽早实现陆台璧合,祖国统一,此乃炎黄子孙的初心与使命。

王振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