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进取为日新——姜文荣之篆溯源及赏析汪帼萍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0-19 11:09:09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姜文荣,男,1956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自幼酷爱书法,师从中书协理事刘自犊先生和书法教育家理论家钟明善先生,多年书法学习与实践其篆书已形成了沉雄劲健、敦厚纵放、挺拔遒劲、古拙老道、体式伟岸的独特风格,在书法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为西安盛唐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高研班教授,西安市书协会员,西安市篆书协会会员,陕西省名家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民俗学会书法委主任,中国实力派书画协会会员,中国高级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篆书在中国汉字中,是一种古老的书体。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艺术发展峥嵘岁月里沉淀下来璀璨夺目的瑰宝,在几经沉浮至今仍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当篆书的实用功能几乎萎缩殆尽的今天,其艺术的特性应该获得持久而广阔的发展,但就篆书艺术性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一项历史性的艰巨任务,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

这些年来,作为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古城西安这一方热土上,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姜文荣先生,在篆书的理论学习和书法实践中不断揣摩感悟:篆书作为传统文化艺术,当然首先要着眼于继承。而后再扬弃和再创造,当然也必须在笔法、章法、意境上进行改造、再创造,在兼收兼采诸家中融会贯通,从而不断走向新的天地。

在篆书的书法实践中,姜文荣从临习《毛公鼎》以得其深厚;临学《虢季子白盘》,以追求整饬之风;临习《散氏盘》,以追求其 天然的格局;反复临写《石鼓文》,逐渐形成浑穆之气韵。姜文荣不断从刘自犊篆书作品中,感怀领悟草篆之意和飞白之功,感悟到取草行之意,使得篆书写得烂漫自如。在研究中国书法史过程中,姜文荣发现草篆之意,并非现代或当代书法理论家和书法家的革新创造。追溯历史,明代有饱学之士赵宦光,他的篆书就是以草书笔意入篆而自成一家,乃草篆的首创者。姜文荣在自己的篆书中感悟草篆之意基础上,把草书的激情奔放体现于笔端,不拘泥于传统视觉中的笔翰墨饱、中锋运笔之规矩,具有极强的个性和表现力,而笔画也显得流畅自然,富有变化和节奏感,充满生动的感染力,形神合一,具有独创的视觉效果。

取大篆之法,结小篆之体,是姜文荣篆书继承和尝试的又一个特点。他一改许多习篆者那种“描篆”而为“写篆”,从而使篆书更进一步适合笔墨特性。通过不断实践努力去营造篆书之新风,把大篆的笔画平直、形多弧状、雄强厚重、斑斓多姿的篆法,以及技法上的“摇杆摆转”与“捻管旋锋”相结合,尤其是弧笔、直中见弧、方折变弧等笔画,自然使转,然后再通过小篆的结体长方、上密下疏、平衡对称、横平竖直、方圆结合,表现出使转圆活,中宫紧收,外延舒展,富有奇趣。

在篆书中嵌入行书笔法,从而书写快捷流畅,慢入快出,重入轻出,形成飞白,收笔自如,这是姜文荣篆书的靓点,也是众多鉴赏者对姜文荣篆书普遍认可的标志性特征。行书历经魏晋唐之后直到宋朝发展为高峰期,因其用笔灵活、书写快捷、流畅自然、笔势流动,这也是行书较之其他书体能够长盛不衰,处于主流地位的关键所在。姜文荣在思想上已经形成深刻而坚定的一种理念,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古老的篆书被人们主动认可并接受,必须赋予行书的笔法特点,使书写者笔随意走,酣畅淋漓,充分表情达意。鉴赏者也能够观其形,悟其意,赏心悦目。

姜文荣的篆书创作,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书写快速,灵活飞动。几乎每一个字都可见他的重入轻出,书写点横竖弧,因重入轻出,能够形成飞白自如。这是他从南梁书法大家萧子云的小篆飞白中得到的启发。子云先生善草隶,百济国曾求之。他在1600年前创造了小篆飞白,其篆书轻重得中,蝉翼掩素,游雾崩云。但小篆飞白未成主流,被笼罩在“二王”的书风中师古而泥的时潮所淹没。在今天看来,子云先生乃是篆书发展的改革先锋,篆书飞白的创始人。姜文荣将行书的笔法逐步渗入自己的篆书作品中,从而使重墨入笔,如崩云翻滚,重按轻提,疾速行笔,淡墨收笔,达到收笔之画,薄如蝉翼之效;灵活运用小篆体势,使所书字形不仅尽显用墨浓淡干湿以及运笔提按轻重,而且体势挺拔劲健,既有大篆点直弧笔的参差错落,又显小篆对称严谨的疏密适当,况且以行书的快捷飘逸、流畅自然、生动俏丽,得以表现出篆书新的生命力,品格高雅,神韵横生。

时至今天,我们追溯姜文荣篆书之源,鉴赏其篆书作品的笔法、章法、意境,就整个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实践和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作品来说,虽然说仅为窥其一斑,但由此所引发的篆书必须向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去探索和升腾之话题,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层面,还是书法艺术的实践,都不可回避地留下了更加深邃而长远的探索之路。

关于这一点,姜文荣有自己的思考。他说,汉字的实用性比起艺术性更能决定一种字体的存续与否及其发展,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对于篆书也同样是首先要继承好,在此基础之上,要大胆地尝试创新。就他而言,无论是借草书之意、取大篆之法、结小篆之体,还是嵌入行书笔法、疾出飞白,充分表情达意等,仅仅只是一点尝试而已。要让篆书为当代人开辟新的书法审美天地,就必须在笔法、章法、意境等方面加以借鉴、渗透、改造和创新。使当代的社会意识和书法艺术家的创作意识相契合,使得到改造创新的篆书艺术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与当代社会人们对篆书艺术的审美意识相契合,让远古文化的载体篆书艺术,以更加明朗舒畅、天趣自然、拙而生巧的面目,翱翔在更加广阔的书法艺术空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