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道教音乐——古韵悠悠 历久弥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4-10-21 08:32:53 编辑:康敬卓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白云山道教音乐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陈静仁 摄


10月10日,在佳县白云山景区内,一场道教音乐表演正在进行。身着道袍的乐师们手持各种传统乐器,神情专注,仿佛与音乐融为一体。开场的钟声悠扬而深远,如同从远古传来的召唤。接着,笙、管、笛、箫等乐器依次响起,交织成一幅美妙的音乐画卷。旋律时而悠扬婉转,如潺潺流水;时而激昂澎湃,似奔腾江河。乐师们的演奏技巧娴熟,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和力量。

现场观众们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有的闭目聆听,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宁静与平和;有的则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游客王女士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白云山道教音乐,真的太震撼了。它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教音乐在道教活动里占据着重要地位。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赞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蕴含着漫长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底蕴,以独特魅力吸引众人目光,并且在时代浪潮中持续传承发展。

白云山道教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帖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此后,在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使得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兼具了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

白云山道教音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鹏程告诉记者:“白云山道教音乐在逐年的发展中,还吸收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最终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道教音乐。”

据史料记载,白云山道教音乐曾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时,乐师们不仅在道观内演奏,还会在民间的庙会、庆典等活动中表演,深受百姓喜爱。张鹏程说:“白云山道教音乐的乐器组合丰富多样,以笙、管、笛、箫等传统乐器为主。在演奏的时候,这些乐器音色各异,相互配合,需要掌握各方面技巧,学起来难度较大,有天赋的人也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掌握。”

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道教音乐的关注日益减少,白云山道教音乐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难题。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白云山道教音乐,10月14日至23日,佳县邀请经验丰富的老乐师作为导师,为道观的道士和道教音乐爱好者讲解乐理知识。

佳县白云山道教音乐团副团长曹至平说:“过去道教音乐一直是新老乐师之间口传心授,难免有误差,学习了乐理后,让我对演奏时的曲调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传承和保护这个非遗项目。”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白云山道教音乐,白云山道观许多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方面,他们将加强对道教音乐的创新和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加大对道教音乐的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道教音乐。

目前,白云山道教音乐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每年的白云山庙会,更是成为了道教音乐的展示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共同感受这一圣境仙乐古朴典雅的魅力。

张鹏程说:“在未来,白云山道教音乐将继续坚持创新与发展,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白云山道教音乐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