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lrb.com/assets/imgs/index/logo.png)
微短剧《家里那些事之婚事》创作谈
来源: 时间:2025-02-10 10:03:45 编辑:李强 责编:王丹
系列微短剧《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以移风易俗为题材,主要讲述了因为天价彩礼,发生了一系列误会和矛盾,产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有趣剧情,宣扬了“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的感人故事。这部系列剧《家里那些事之婚事》,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在最初采访的过程中,我才是深入了解移风易俗,我和导演李鱼每天都讨论如何修改剧本,我给写了三稿写了三遍,第一稿开场和结尾有陕北说书,写了两个年轻人的相爱,引用了不少经典桥段,通过真实写出真实,从城里、农村到城市。第二稿写了因为高价彩礼,然后双方父母亲之间的争斗,借助假定反映虚构,我动笔写第三稿之前有人说,大家说我写的还是有点不太形象,就是有点呆板了。微短剧为了适合新的传播媒介的要求,微短剧编剧是一个很艰苦的职业,制片和导演最后比较满意,才准备开始拍摄。
我在创作《家里那些事之婚事》这个剧本的时候,就要做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主题思想是微短剧的灵魂,婚俗文化主题的深化,还是要深入生活观察人物,题材多样化表现手法,从生活中提炼主题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婚事新办,反对高价彩礼,建立一种新的婚姻观念。《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文明新风,引导群众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高价彩礼,树立正确恋爱和婚姻观,以通俗易懂的讲故事方式,让大家对婚姻有新认识。希望大家观看后从个人做起,坚决抵制高价彩礼,树立勤俭持家的理念,共同倡导健康文明的时代风尚。在我们拍摄的时候,取了好多我们本土特色的民宿和景点,希望通过这部《家里那些事之婚事》,能丰富榆林人的文化生活。
创作《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主要响应了党中央号召,切合榆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我从前写了不少小品和影视剧,写微短剧属于创作实验,看了不少微短剧学习资料,但写作中遇到不少的困惑和难点,剧作拍摄后呈现给观众,需要让观众喜欢看。微短剧和写小说还有很大的不同,微短剧是生活的写照,发现生活和再现生活是微短剧创作主旨,体现剧作家的思想和生活阅历,微短剧本身就是完整的艺术品。创作《家里那些事之婚事》的时候,我首先就是要求自己,不能重复过去那些老套方式和思想,要写出不一样的微短剧来,就是首先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思考经历过的婚嫁趣事。过去婚姻和现在婚姻相比,该有多么独特和丰富的内涵?如果更深的开掘和思考,能使人看到了历史和时代。因为天价彩礼,矛盾和误会不断,需要制造矛盾,一个矛盾解决了,另一个矛盾又产生。
本来能够写深写好的东西,就担心写狭窄写浅了,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跨度,写出更广阔的生活画卷和图景,这也是一种创作要求。微短剧通过细心捕捉和具体描写,把人写活写生动,相亲的四位女士性格不同,约会从开始到高潮,不仅展现了榆林人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而且也有各种环境的造型,选取富有特征的空间,以生活的不同横切面,去写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早婚时代和物质婚姻,有的女孩听妈妈话,有的女孩抽烟纹身,眼镜女横挑竖拣。浩楠独白就是语言动作,观众知道和了解了他的内心活动,因为观众和演员处在同一情境中。浩楠和人物之间的交流,显现了浩楠的内心活动,当三姑和老铁介绍相亲,浩楠毫不迟疑说“不靠谱不去!”,面对爷爷和父亲催婚,他没说出自己的痛苦和困难,不再去麻烦忙碌和热心的亲友。
微短剧是崭新的艺术品种,微短剧是深入浅出和平易近人的新型剧,微短剧篇幅小和类型多样化,内容符合现代审美。微短剧也是独特的艺术,在娱乐和教育之间,树立为屏幕写作的意识,选择适合微短剧的题材,确定主题从生活出发,举重若轻简化情节,要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多写多读多观察多思考,塑造活生生榆林人,设计精巧的情节结构,把握微短剧的屏幕语言。微短剧观众可以分为三种,专业人员需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女性观众需要泪点和笑点,广大民众需要强情节。微短剧的主要人物已经定型,写身边真实人和典型事,考验生活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从熟悉的生活着手是创作的根本。我们开机前还在讨论和斟酌,从思想到艺术的创作要有深刻层次,不能就是为了写一个微短剧,就只为应付而已。包括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要在脑海过好多遍,不断在脑海里疑问和构思,不能和别人雷同,也不能重复过去自己的写作。
生活远比故事精彩,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故事素材,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和世事,通过微短剧的故事和人物,传达如今榆林人的情感和精神。剧作家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勤作笔记。遇到写剧本的时候,不用反复苦思冥想,就可以有话能说了,不能为应付差事而随意编造。不仅传统婚姻和陈规旧套,还有现代观念和社会意义,我剧本创作就是追求形象和生动。《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以浩楠结婚过程为线索,巧妙把几件事情串联起来,对各个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有合理的各种情景和剧情,使整部剧首尾呼应。大喜日子红火场面,音乐背景喜庆气氛,包括后来嫁娶婚闹,生动活泼入情入离,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群演认真,老戏骨增色不少,就是以一种诙谐的语境和符号,使《家里那些事之婚事》起到了特别的效果。
《家里那些事之婚事》镜头从不同角度,拍摄人物也不只是一种景别,而是时近时远时高时底,这样就增加了动感和画面,也显现了人物的镜头语言和角色塑造。集中又精彩的突转和发现,在平凡中表现出诗意。因为浩楠婚礼,人物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语言和动作,笑料百出生动鲜明,构成了《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还有画面构图和闪回镜头,叠映浩楠和丽丽的浪漫往事,与不断的对比和呼应,激起观众心里感情的纠葛。《家里那些事之婚事》榆林特色饭和陕北说书,将喜宴上各种人物和事件,就是各种各样的目光特写,我想也是恰到好处的生动表现。
彩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高价彩礼不仅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也是陕北家庭的一种现象,《家里那些事之婚事》就是塑造人物,首先剧作的笔要动起来,不断的变换方位和角度,传达惟妙惟肖的各种神态,才让人物能活灵活现。男方家哭诉自己的不容易,丽丽也体谅男方的难处。爷爷老当益壮,讨论彩礼双方争执,丽丽背起诗人雷抒雁的作品,都是合理的人物行为,舅舅从陕南来看老妹,人物的举手投足和一言一语,都是人物内心的情感转折。张镇长称赞浩楠家是栓正人家,丽丽家退三万多彩礼到银行卡,减轻了浩楠父亲的家庭负担。各种场景展现了榆林新面貌新风光,袅袅炊烟乡土气息,以及民宿的动态和风光,还有如咖啡馆、篮球场。浩楠来自小山村,面对爷爷和父亲的安顿,代际之间思想碰撞,拍摄地点有大众车公司、婚纱摄影和婚房,充满了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
榆林城虽然不是一线大城市,但总是到哪人都非常多,可学的东西也不少,经过实地的采访和观察。我在传统元素和现代价值观之间,汲取了从前创作教训和经验,多次修改《家里那些事之婚事》剧本。我在创作《家里那些事之婚事》系列微短剧,就是写的不落俗套,要抓住榆林的地方婚姻各种特色,然后选取和设计新的角度,就是写出不一样的人物状态。《家里那些事之婚事》首先就是题材选的好,符合人们当前审美要求,人们喜欢这种浪漫故事。然后这个题材虽然小,但是小中见大,显现了我们榆林人的精神风貌,是榆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朵奇葩,榆林人关心和关注社会新风尚。而且,写作不是为了新奇而新奇,就是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也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粘贴,写作过程中反复的加工和修改,通过婚嫁形式外化符号,写出家庭和社会的深层问题。
《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以生动的画面,写了榆林人热闹的婚宴和景色,表现了榆林人生活幸福和美满,吃着酒席一阵笑声和一阵笑声,让人高兴和愉悦起来。在喜庆的热闹场面上,有绘声绘色的陕北说书。参加酒席的人喜怒哀乐,紧扣主题和渲染气氛。还有夜间的游乐和热闹场面,如临其境如见其身,展现了陕北的婚庆文化和本地文化。微短剧喜剧趣味幽默,反映社会现象和热点话题,世俗和文明之间的婚姻认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代父母仍传统婚姻观。《家里那些事之婚事》从剧本创作到艺术创作,制作水平简约精美,以移风易俗为题材,经过家里的人和事,展开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人物活起来就不假大空,场面构思符合三一律原则,使故事推进,逐步深入,最后处理和解决了问题,起到了教化人心的作用。
作者: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