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秧歌展演有感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20 09:45:13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乙巳蛇年正月初四,子洲县文旅系统秧歌队要上街表演。是日,子洲县城街道两侧人头攒动,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观众对秧歌队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特别是秧歌队前面的引领队员,如楠楠、小雪等,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观众之所以给他们一次次竖大拇指点赞,摄影师与摄像师之所以给他们那么多“特写镜头”,就因为他们的表演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完全进入了“扭”与“闹”的境界,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不带一点儿虚假,是肢体语言的直接表达、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礼记·乐记》中说:“唯乐不可以为伪。”一位著名歌唱家也曾说,你的脸上带上了笑容,你的歌声也就有了笑意。非但音乐如此,舞蹈也是这样。音乐与舞蹈虽然艺术形式不同,但共性则是都不可作假,在情感表达上,要求真实反映内心世界,切忌虚假伪装、生硬表达。你的肢体语言准确到位、面部表情自然而不做作,就能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就能收到良好表演效果,你就会给观众留下难忘印象,就会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大秧歌是群体舞蹈,闹秧歌原本就是欢快热闹的事儿,对每一个扭秧歌者而言,最忌无精打采、僵硬别扭,肢体语言必须是充满激情、眉飞色舞;如若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即使动作准确无误,也不会打动观众。所以说,扭秧歌,贵有精气神,贵有饱满的热情。

看媒体公众号视频,称“指挥是秧歌队的灵魂舵手”,网友们也称赞某某秧歌队的指挥是“灵魂指挥”。其实,过去的陕北大秧歌,并没有专门的指挥,伞头既是秧歌队的引领者,也兼总指挥。后来,随着秧歌形式的与时俱进,为了避免演出时发生凌乱、出错现象,秧歌队指挥与乐队指挥便应运而生。之前的秧歌队指挥,只是通过哨声与手势,向秧歌队员传达“信息”(提示);近年来,秧歌队的指挥除用手势作提示外,还身体力行示范引领,动感十足,活力四射,其肢体语言对调动秧歌队员的精气神,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不少观众看秧歌时,把目光与注意力主要投向了指挥,称指挥确是秧歌队的“灵魂”与“看点”。我们常说,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只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我们就应顺应并尊重这种大众审美,让艺术真正愉悦人们的身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可不必用老眼光、旧观念审视新生事物。时代在变化,秧歌自然而然也要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非但秧歌如是,任何事物都是如此。

作者:拓毅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