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麟州月下》自序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20 09:47:05 编辑:郝莉娜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每次整理完书稿,心中不免被焦虑萦绕。这份焦虑,无关其他,皆因写序之事。脑海中,找名家、寻官员或是地方知名人士来作序的念头不时闪过。然而,这些想法终究只是一闪而过。我始终觉得,序还是自己来写最为合适。何必让他人言不由衷地说些吹捧之词,既为难了别人,又轻慢了自己。摒弃随波逐流的虚荣,即便努力让心态归于平静,心底仍会泛起丝丝涟漪。说到底,不过是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作祟,想着借他人的声望,为自己装点门面、增添底气罢了。想来,像莫言、贾平凹等名家,定不会有我这般的烦恼吧。
前两年,我出版了《心旅》一书。当拿到新书的那一刻,闻着那淡淡的墨香,满心的喜悦难以言表,兴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可当静下心来,再次翻阅那些作品时,才发现有些遣词造句仍不尽如人意。于是,便想着用第二本书来弥补第一本留下的遗憾。如此反复思量,竟让我惶恐与不安,也让我对写作愈发敬畏,对优秀作品的渴望愈发强烈。“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埋头奋进,方能有所进步。
我的家乡陕西神木,这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这里的每一座山峦,每一滴清泉,都仿佛蕴含着独特的灵性,与之接触,便能让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想要为之歌颂、咏赞。
当皎洁的明月悄然爬上九龙山头的麟宝塔,柔和而静谧的月光如银纱般洒向大街小巷,这座宁静的小城更添了几分安详,不知不觉间,仿佛入了画境。凯歌楼的钟、飞云洞的旗、杏花滩的风、二郎山的松,无一不让人沉醉其中,不由想要放声吟唱;更不必说红碱淖那悠扬的渔歌晚唱、訾大庄如霞似火的枫林、石峁遗址那千年的神秘猜想、天台山上传颂的英雄豪情,每一处都能触动灵魂,让人思绪万千。这里还有曾抵御强敌的古老城墙、烽火台,有丹霞地貌、草原牧场、大漠、古镇、奇石、古柏……而我,何其有幸,能生于这片土地。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曾触摸过每座高山的嶙峋石头,踩踏过每条河流的细腻沉沙。于是我不禁思索,当石峁皇城承载不起大王的雄心壮志,留下的遗址便成了对后世的深沉悲悯;当杨家将的长枪无法捍卫汴京的安宁,烽火台前的白云仿佛化作了系在脖颈的白绫……我满心渴望为这片土地放声歌唱,于是便有了这本《在麟州月下》。
《在麟州月下》收录了近三百首诗歌,除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咏赞,还有我所追逐的沿途风景、向往的远方以及我用浓墨重彩抒发的内心情感。我始终坚信,世间万物皆有情意,皆可寄托情感,就如同我对这片土地倾注了无限深情,它也给予了我丰厚的馈赠。只是这回馈的方式不同,全在于当时的心境,或怀念,或祭奠,或期盼……
“望山不如登山”,远眺时千山似乎近在咫尺,可真正攀登时,哪怕一处也并非易事。但我依然坚定地选择前行,哪怕蜿蜒小路通向荒草丛生的山头,我也毫不畏惧;我不在乎这条小路要走多久,我在乎的是,最终谁能站在山头,俯瞰众生。
最后,我诚挚地邀你,来一场惬意的远游,在神木的初秋,赴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在麟州的街头!感受神奇,《在麟州月下》开始,触摸神木,《在麟州月下》出发。
作者:许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