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锁陕北非遗密码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21 15:40:52 编辑:张倩 校对:康敬卓 责编:王丹
当“陕北榆林过大年”遇上“2025全国秧歌展演”,这个新春便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文化盛宴,它将陕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绝佳舞台。
在“2025全国秧歌展演”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9支秧歌队,超过3000名演员齐聚榆林古城,用欢快的秧歌为蛇年新春增添了浓厚的年味。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秧歌队伍风格各异,既有北方秧歌的豪迈奔放,又有南方秧歌的温婉细腻。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中华民俗文化多元性的精彩呈现。而榆林本地的秧歌队更是毫不逊色,定边的霸王鞭、神木的杨家鼓、横山区的党岔老腰鼓等,每一个节目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陕北特色的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奔放、乐观向上和对生活的热爱,更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众多非遗项目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像神木杨家鼓,起源与杨家将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连,传承千年,承载着当地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通过这次展演,它的魅力被更多人看到,也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非遗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延续。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台和活动,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年轻一代能够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自觉地成为非遗传承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从“陕北榆林过大年”和“2025全国秧歌展演”中,我们看到了陕北文化的博大精深。陕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黄土高原为根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秧歌作为陕北文化的重要代表,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陕北的剪纸、信天游、窑洞建筑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陕北独特的文化景观,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陕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挖掘和创新,让陕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