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土高坡到文化高地——靖边文旅如何“开花结果”?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8 09:10:48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在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缘,一座曾以“煤气油”闻名的塞上县城,正以文旅融合之姿焕发出新活力。2024年,靖边县文旅事业交出亮眼答卷:全年接待游客5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34亿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靖边县以“文化铸魂、旅游赋能”为抓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文化惠民:
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过去看戏要跑县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民歌、学剪纸!”中山涧镇李家峁村村民张倩的感叹,道出了靖边文化惠民的实效。2024年,靖边高质量举办“我在靖边过大年”“清爽榆林”旅游季等20余项大型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300余场,惠及群众130万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靖边县推出“非遗进校园”社团课,让2万余名学生在剪纸、柳编等传统技艺中触摸文化根脉。
“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要真正走进百姓生活。”靖边县文旅局局长林泽说,“2025年靖边将继续推进‘城市书房’‘总分馆制’建设,新建文化广场6个,确保全年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500场次。我们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盛宴。”
全域旅游:
从“打卡景点”到“沉浸体验”
2024年,靖边丹霞地貌景区波浪谷晋升国家4A级景区,龙洲镇获评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但靖边的目标不止于此。林泽介绍,靖边正全力推进统万城5A级景区创建,策划“寻金之旅”“马头琴音乐会”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景点观光”向“全域旅游”升级。
数据显示,靖边全年通过各级报纸、央广国际等媒体发布文旅报道千余篇、短视频300余条。“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让靖边的风光与故事走出黄土高坡,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林泽说。
文物保护:
让历史遗迹“活起来”
在清平堡考古现场,明代院落遗迹重见天日;统万城遗址南城壕修复工程完工;长城保护实现监控全覆盖……2024年,靖边以“绣花功夫”守护文脉。2025年将启动统万城考古发掘,推进长城历史遗留问题整改,让文物“活”在当代。
“每一处遗址都是靖边的DNA。”林泽说,靖边将严格落实文物审批前置,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两不误”。
非遗传承:
让老手艺接上“新地气”
靖边跑驴、霸王鞭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正焕发生机。2024年,靖边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工坊2个,启动“非遗品牌化”工程,推动剁荞面、剪纸等技艺走向市场。林泽介绍道:“传统技艺要接上市场的地气,我们计划打造‘非遗+旅游’体验线路,让老手艺成为新IP。”
新的一年,靖边将启动《毛乌素的铃声》音乐剧全国巡演,推进小河会议旧址4A级景区创建,建设四星级酒店、丙级民宿,力促旅游人数突破620万人次。“我们要把靖边的文化厚度转化为发展高度,让这个塞上小城真正‘开花结果’,并向‘文旅强县’迈进。”林泽说。
从黄土高坡到文化高地,靖边的文旅蝶变仍在继续。这座塞上小城,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让千年文脉与时代新风交织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