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榆林网!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文学路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3-28 09:11:56 编辑:郝莉娜 责编:王丹

文学,于我而言,是一场跨越时光的长跑,是一段苦涩而快乐的旅程,更是一生的执着与追求。

回首往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时代,文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底悄然萌芽。我开始尝试用稚嫩的笔触,书写自由诗、散文和短篇小说,试图用文字去捕捉生活的点滴,去描绘时代的变迁。

我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憧憬,将一篇篇用心写就的作品,用圆珠笔工整地誊写在夹上复写纸的 稿纸上,寄往《莽原》《雨花》《收获》《萌芽》等知名文学刊物。然而,等待我的却是一封封退稿信,它们如同冰冷的雨滴,浇灭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只有一些豆腐块作品发表在一些地方报刊上。但我并未气馁,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突破这层阻碍,写出自己的心中之歌。

1982年陕西教育学院招高师函授学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知识水平,我投身于函授学习,用了五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广泛阅读了中外作家、诗人的作品,学习研究他们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自己所谓的作品相比较,认识到自己的肤浅与不足。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我开始担任中小学校长,繁重的事务与忙碌的日常生活,让我无暇顾及文学创作。那些曾经满心欢喜写下的稿件,被我束之高阁,与过往的岁月一起尘封。

但文学的种子并未在心底枯萎,它只是暂时沉睡,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发芽绽放。在那些忙碌的日子里,文学于我而言,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偶尔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会想起那些曾经写下的文字,心中涌起一丝遗憾与不甘。我把自己写的自由诗抄在一个教案本里,在这本手抄的诗集扉页写下警示和鼓励自己的话:能够长出小草的地方,也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乐观地在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吧!即使多一缕小草,也算是一种享受,因为,秕谷也属于我自己。

2017年,我退休了。终于,我可以将自己重新还给文学,将那些搁置的梦想重新拾起。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开始重新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学篇章。

我写了自由诗、格律诗、散文,还创作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如同我心中的孩子,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与情感。我将这些作品投向了《山水文苑》《乡土文学》等平台,它们如同一片片文学沃土,为我的作品提供了成长的土地和展示的舞台。

也因为文学,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加了榆阳区作家协会群、榆阳区诗词学会群、榆阳文友群,作者和读者经常学习交流,阅读欣赏彼此的作品。

一些散文作品有幸入选《胶东散文年选》《黄海散文百家作品选》《旧日时光》《粮安》等散文集。一些诗歌也被收录于各类作品集,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

文学属于我,我属于文学。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我一生的执着与坚守。文学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又如同一位挚友,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孤独的日夜。

在这条道路上,我经历过挫折与失败,也收获了无尽的喜悦与感动。每一次的退稿,都让我更加坚定地磨砺自己的笔锋;每一次的获奖,都让我更加自信地迈向新的征程。

岁月为笔,初心为墨,我将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文字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用文学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作者:郝继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