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乡村——非遗“娃娃兵”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4-03 10:39:5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2月20日,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富万小学的学生参加抛绣球比赛。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3月28日,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教学点的孩子们在练习吹芦笙。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2月21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小学生在茶厂学习茶文化。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2024年3月25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瑶族小朋友在体验投壶运动。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pagebreak

3月25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的学生在跳芦笙踩堂舞。

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校园、进村寨活动,将刺绣、芦笙、陀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课堂和日常生活,促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