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郎山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16 10:10:06 编辑:李 娜 校对:李强 责编:王丹
神木县城有一座二郎山。对神木人而言,二郎山是县城地标,它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旧时交通不便,二郎山大桥是县城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游子归来,远远看见二郎山的轮廓,就知道到家了;家人远行,回望二郎山渐渐消失,便知“日暮酒醒人已远”。
二郎山因主祀水神二郎,故名二郎山;又因处在神木主城以西,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西山;城内文人雅士则因山势前后两峰凸起,中间稍低,称之“驼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西巡驻跸神木,临山观形,赐名“笔架山”。诸多的称谓表明二郎山之俊美。
今年正月应亲戚相约,从陇县自驾车前往神木,两地相距800多公里。早晨9时许出发,下午6时许到达神木城,入住酒店。次日上午,自驾车登二郎山,同行者李攀儒。
到了二郎山东门口时,看到晨光照射下的二郎山雄奇峻险、巍峨苍劲,给人一到山脚下就有迫不及待的登临之感。走进景区大门,拾级而上,我们依次游览了地藏洞石窟、八仙洞、浩然亭石窟、二郎庙等。还亲手撞击了二郎山神钟,大有晨钟惊醒悲欢梦之感。
登上二郎山顶极目远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环视神木城尽收眼底,城区高楼林立,街道两旁各式建筑鳞次栉比。远处山上的建筑,砖塔皆一览无遗。
二郎山山体历经数千年风雨冲刷,形如刀削斧劈,整个山体以岩石构成,在诸多岩石缝隙中毅然生长着古老的松柏和榆树等植物,这些树木以及人工栽植的各种景观树木,给二郎山增添了一分景致,使登山者看到了生命力的坚强。那些依山势起伏而建的宫殿庙宇,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屹立山巅已600多年。从外墙所砌的砖层表面可见风雨浸蚀的痕迹,从建筑结构设计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可见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在那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年代,古人将近千斤重的石碑和木料从山下运送到绝顶,足以见证神木人的智慧和力量。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一亭一阁,都寄托着神木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山统二水,八景望全城”,登山远眺,使人心旷神怡;下山仰望,令人回味无穷。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1939年隆冬,爱国将领何柱国为砥砺同胞忠勇抗日的精神,在浩然亭题写了“天地正气”四个大字。古往今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登临二郎山,都会留下千古传诵的诗词墨迹。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二郎山四季等你。
董益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