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似清供 读书乃修持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23 10:53:52 编辑:康敬卓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读书,既可丰富知识,又能提高鉴赏水平,还可愉悦身心,诚如培根所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能补先天不足,使人变得充实。读书要勤,要杂,要有恒。要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培养,一旦形成,会一生受益。
我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喜欢上了阅读课外书籍,上初中和高中时,老打听同学家是否藏有小说之类的书籍可借阅,如浩然的《艳阳天》、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山乡巨变》、雪克的《战斗的青春》等都是同学借给我阅读的。记得读杨沫的《青春之歌》时,一夜没睡,赶天明就读完了,也把一盏灯油熬干了,母亲心疼地说:“可惜,一灯油彻熬尽!”柳青的《创业史》我先后读过四遍,许多片段还能背下来。 1972年暑假,我到延长县城打工,早上四点多出工,天黑才收工,整天与石头打交道,劳动强度很大。但就在这样的境况中,我仍不忘读书,中午别的工人躺在树荫下午睡,我就一个人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去看书。那时劳苦一天才能挣八毛钱,我舍不得买衣买鞋,却用自己的辛苦钱买了好多书。
1973年,我从一所民办高中肄业,回村当了民办教师,虽然薪水少得可怜,买书却慷慨,一套130元的精装本《鲁迅全集》就是用积攒下的“民办教师补助款”购买的。 1987年“民转公”后,手头逐渐宽裕,购书的劲儿便愈足,每见书店有心仪的图书上架,就会毫不犹豫地解囊拥为己有。经过多年积累,现拥有两个书房。多年来,我已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有空闲,便要随手拿起书籍或报刊翻阅,晚上睡觉前不看一会儿书便不能入睡,枕头两侧码的都是书,以便随时随意取读。每日徜徉在书的王国里,感觉很富有、很幸福。
年少时书籍匮乏,即便有所搜罗,读起来也飞快,猎奇心占上风,入迷的只是书中的故事情节,感兴趣的多是景物描写与人物肖像描摹,就是读书笔记,也多摘录的是那些捞什子。步入中年后,才似乎会读书了,心里不再浮躁,情绪淡定,心境渐平,仿佛静气也渐多,虽然阅读的速度明显变缓,可自觉读书的质量不亚于年少时候,就连思想也古旧与新锐杂陈,日渐变得丰富了。读书是一种高级享受,所以,古人会“秉烛夜读”“漫卷诗书喜欲狂”,今人也会觉得味同嚼饴、齿间留香。我喜欢读纸质书,所以就得不断地买书。当购得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捧之赏之,不仅觉墨香沁人心脾,书中百味更能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多年来,我仅在网上就邮购了近五万元的纸质图书,连同过去几十年的积攒,现存有纸质图书十多架。有人讥嘲我坐拥书城是附庸风雅,假装斯文,但我始终心平气和,偷偷享受我的读书“清福”,对他人的讥讪充耳不闻,笑而置之,一味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读书氛围里,陶陶然,熙熙然,一若结庐幽篁里,进入了桃源世界……
我以为世界上最奢侈的享受,就是回归自然,平静生活,安静读书。读书可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纯粹,脱离低级趣味,充满智慧与光亮。读书是人生最大乐事:阳春,可在文字里寻芳;盛夏,可在文字里纳凉;金秋,可在文字中感受清爽;隆冬,可在文字中获取温暖与阳光。在文字间自由徜徉,四季都可受益,心田永不荒凉,精神永远富含营养。
作者 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