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拳”更要“传拳”——记红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邵智勇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4-24 08:13:29 编辑:李小龙 责编:王丹
4月2日,邵智勇在三原县渠岸镇秋阳小学传授红拳技艺。
“红拳起源于陕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武术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红拳品牌,使红拳更好地传承下去。”3月29日,邵智勇在陕西省武术协会工作推进会上就红拳保护和发展进行交流分享。
邵智勇是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红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岁开始习练红拳,至今已坚持60载。
初次与红拳结缘的场景,邵智勇仍记忆犹新:“1964年,在启蒙老师杨斌的教导下,我拜红拳大师张鸣岐为师,正式踏上系统性习练红拳的道路。”
扎马步的酸痛感,甩膀下腰的艰难……一次次的练习,都饱含着邵智勇对红拳的热爱。
“我从红拳十大盘功学起,用心揣摩每一个动作的要领,逐渐掌握了红拳套路。”邵智勇说。
邵智勇每次谈到红拳,都要比画几套招式。
4月2日,邵智勇带着几名学生来到三原县渠岸镇秋阳小学。学校操场上,小学生正在利用体育课间练习《红拳操》。
秋阳小学校长杨孝刚说:“学校2021年组建了校园武术社团。经过3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红拳、五步拳、连环拳的基础招式。经过练习,学生强健了体魄,学习的专注度也提高了。”
《红拳操》练习结束后,学生纷纷围在邵智勇身边。
邵智勇摆好架势,展示了一套标准红拳十三势的动作。
今年8岁的蔺永腾开心地说:“我会努力学好每一个动作。”
西安有“文武盛地”的美称。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红拳成为陕西武术的核心代表拳种。
邵智勇介绍:“红拳承载着中华武术的智慧与精神,起源可追溯到周、秦,是陕西关中、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在陕西境内又以潼关、大散关为界,分为关东红拳、关中红拳、关西红拳3支。民间流传的红拳‘出手见红’‘出手一点红’的说法,是对红拳技击性极强的生动描述。红拳的名称由此而来。”
尽管历史悠久,但与许多传统拳种一样,红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危机。转折出现在1994年。
1994年,陕西省首届地方拳种(红拳)观摩赛举行;
1995年,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成立,武术家马振邦任首任会长;
2005年,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
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红拳在陕西焕发新生。以邵智勇为代表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坚守和行动,为青少年红拳习练者传授红拳技艺,为红拳带来新的生命力。
举办红拳交流赛、在全国传承红拳、把红拳带进校园……一路走来,邵智勇对红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不只是一个热爱红拳的人,还应该为红拳的传承献智献力。”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建立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推进红拳传承。邵智勇介绍,陕西、四川、甘肃、河南、云南、广东等省份相继开设红拳传习所。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开设近300家红拳传习所,有40余万人常年习练红拳。
红拳的传承,既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的薪火相传。与红拳相伴的日子,成为邵智勇珍贵的记忆。他希望有更多青少年习练红拳,了解红拳的历史和文化,从爱好者慢慢成为传承者。
记者 肖阳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