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情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9-01 08:09:12 编辑:李强 责编:王丹

诗人贺敬之在《回延安》诗中有一句: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写得真好!这看似极普通的一句话,道出了陕北人对小米持有的一种绿叶于根的情怀。

你看见那黄灿灿的小米,黄金般的颜色,又是黄土地的颜色,有一种天然的高贵的品相,重要的是它有黄金组合般的丰富的全要素营养。吸取了天地之精微的小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这片苍天厚土间的子民。所以,尽管陕北人少吃山珍海胥,却依然产生出大批俊男美女,而且文武双全,让天下人羡煞不已!

过去,陕北的婆姨们最愁肠的事莫过于没米下锅,不禁会哀叹,这窝大什口(形容家庭中人口众多)的饭可怎么做呀!遇上年成不好,一旦饭食的稠稀把握不周而坐吃山空,更是愁得“脑仁”疼!老人们对一个媳妇歪好的鉴定,关键一点就是看会不会过日子、把稠稀。

陕北婆姨手里只要有米,饭就好做。稀者为汤,糊糊的、光光的、带一丝甜的口感,亮红晌午受苦回来喝上一碗,冒火的嗓子眼立马会水润水润的;稠的即为干饭,盛上圪尖戴帽一老碗,上面盖上几勺洋芋条子炒酸菜,蹲在自家门台子上,“滋溜,滋溜”吃得猛香……这种小米的吃法叫捞捞饭,前一个捞是动词,后一个捞和饭一起构成名词。捞捞饭,只有陕北婆姨们才能创造出来的吃法,一举两得,既赶时,又省柴碳。

陕北男人心情好了逗小孩,你猜怎逗呢?

男人坐在炕栏上并住双腿,将双足勾起,让小孩骑在双足上,大人的双手同时牵着小孩的手“荡起了秋千”,口里唱着:捞捞饭,跌鸡蛋……孩子们都会开心地“咯咯”地笑个不停。这尽享天伦之乐的场景,恐怕很多人都会记得。逗孩子“荡秋千”的动作真像婆姨们捞捞饭荡笊篱的动作,而“捞捞饭,跌鸡蛋”,便是那个年代的“山珍海味”了,直逗得孩子们那么开心!

我现在还记得,我爷爷临终前的“病号饭”,就是一小钵黏黏的小米捞饭,上面泼了一勺清油炸的葱花。他生前最高的理想便是:能管饱吃上关中人用白面做的那种“罐罐”馍。估计那是他脑海中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了。每每想到这些往事,除了生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之外,还要在心里暗暗许个誓言:此生也不能离弃小米!

小米于我有保命之恩!我的母亲若干次地向我讲述过我童年时候的艰难。

小时候,生产队分的谷子根本不足以维持全年的饭食,哪怕顿顿吃稀,因为我们缺劳力,每年都是出粮钱的户户,仍有几个月青黄不接的日子。母亲说我口细,吃不下去糠窝窝,饭无五谷,我患上营养不良症,瘦得像个“黄皮怪”,这样下去的后果便是命悬一线。不得已去三不管地界上一个叫麻地沟的黑市上量米,卖米的起了“奸诈”之心,在窄路上等人,用升子量米时按平一升量,不得已也只能接受。因为事前只按常规盘算,善人总把天下人都想成善人,难免要吃亏。

米量回来了,母亲对饿得哭都没劲的我说:别哭了,妈妈给你熬米汤。我就乖乖地爬在炕沿上看那小锅里翻滚的稀米汤……我渴望那碗米汤的情景,深深地在母亲的脑海里留下了烙印。那碗稀米汤里已经融进去伟大的母爱!那平二升米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到十六七岁的时候,我每顿饭也能吃“圪尖戴帽”一老碗小米捞饭了,个子往高里蹿,曾经弱无缚鸡之力的我,竟能背起一麻袋土豆并翻一座土山峁了。我像别的年轻人一样,感觉浑身是劲,心中有一种雄健的傲气。我的洋溢四射的青春活力,是由小米赋予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每天一顿的小米捞饭吃起来真香!

有一年,我家的谷子没晾晒干就入了仓,再查看时已经霉变了,父母脸上的愁云久久未能散去。作为主粮的小米不够吃了,就在往年所剩不多的陈米里夹杂高粱米。那个冬天,几乎每天一顿的高粱米稀饭煮洋芋就咸菜的饭,吃得我想起来就感到口苦。唉!农村人做饭离开小米真使不成。

进城后,我也曾舍弃过小米,人云亦云地“诋毁”小米说它涩,嫌它是粗粮而缺少营养……殊不知,胃肠的记忆效应早已弱化了运化肥鱼大肉的能力,当身体皮肤分泌的全是一层油腻的东西时,三高便来了,而且倘若半月二十不吃小米,口腔里就生起“燎焦泡”,所有亚健康的状态,提醒我该回归自然和本我了。于是,我重新开始重视小米,研究小米了。

陕北的小米是亦食亦药的珍品。

据古医书记载,小米味甘咸,所以偏凉性却不寒,基本属于平性,和中而益气。主要功效有健脾和胃,开胃肠;补虚损;和中益气;除热解毒。依据它的这些特性,民间常用于女人产后,针对气血亏损、宫寒、恶露,而服小米红糖大枣粥滋补。小米扁豆粥,具有滋补下奶的作用。强调一点,给产妇熬粥时,需用当年的新鲜小米。据说陈小米也自有功用,它有降血糖的作用,对脾胃虚弱、体质偏热型的糖尿病患者有益。

以上的冷知识,为京城大名医所讲,有可信度,并颠覆了我的三观。我逐渐认识到:人活过半百,身体的机能开始退化,如果平日里喜欢饫甘餍肥,起居不遵四时物候节令,则五脏六腑容易失和,阴阳盈亏失衡,一旦自然界的邪气稍一入侵,便超出身体代偿调节的范围,生疮害病的概率就会高起来。倘若你人老几辈,胃肠里常消化的是小米,基因中留存下记忆的片段,使后人们消化肥鱼大肉的能力相对要弱些,若身体的负荷太重,毛病就来了。《黄帝内经》讲: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是:把生命之道搞明白了,便有大欢喜,生命自会绵绵不息。人生,要符合天道,且讲究具体的方法,天地阴阳,丰富多彩,生活还是平凡简单低调些好。

小米,朴素而低调,药食同源,养活了我们世世代代,功莫大焉!

李生宜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