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过大年 | “非遗国潮荟”开市 体验一场“非遗+国潮”的激情盛会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04 22:25:06 编辑:张倩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农历正月初四,2025陕北榆林过大年“非遗国潮荟暨红人好市” 在榆林城区世纪广场开市。
此次活动由市文旅局主办,聚集“享年味、观非遗、做文创、聚潮人、亲子乐”五大特色,汇集榆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动现场共设立剪纸、核雕、银雕、枣木雕、盘扣、石雕、刺绣、铜雕、泥塑、棉花画、糖人、皮影12个非遗展位。游客可以与各类非遗手工艺人近距离接触,面对面欣赏非遗之美,还可以亲自上手体验非遗手作。除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元素,现场还展销了富有榆林元素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
据了解,非遗国潮荟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在世纪广场连续举办,每天11点至17点开市。广大市民与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榆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非遗魅力,共赴一场非遗与国潮的激情盛会。
“我的老家是榆林的,但是孩子在西安长大。今年过春节,我专门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体验陕北榆林过大年的浓浓年味。今天孩子们在非遗国潮荟,看到了各种陕北的文化元素,还亲自动手体验了泥塑、剪纸,让他们了解了陕北的文化,体验了陕北的年味。”回到家乡的何子轩说。
泥塑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孩子前来观赏。泥塑传承人刘润梅热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着她的泥塑炕头狮子、泥塑陕北娃等作品。“这次活动展示期间,有很多人喜欢我们的泥塑,特别是孩子们很是喜欢,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孩子们了解非遗、喜欢非遗。”刘润梅说。
第四代石雕传承人万军利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说:“非遗作品很多是观赏性强、实用性差,所以这次我们就创作了一些具有鲜明陕北元素的实用石雕作品,让石雕的经济效益更好落地。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认识一些非遗技艺,近距离了解这些技艺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产品、有哪些表现方式,尤其是对小孩有一个启蒙作用,或许他们就会喜欢上非遗,有可能成为一名非遗传承人。”
榆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省级66项、市级211项、县级56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名、省级85名、市级420名、县级1114名。2023年1月,文旅部正式公布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活态传承、活化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工作不断进步。
记者 高苗 刘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