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温暖每一个生命——2024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综述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2-06 22:58:35 编辑:张倩 校对:郝莉娜 责编:王丹

2024年,市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需求,深化省残联“16671”部署落地落实,持续推进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千万工程”,助残共富见成效

深化残疾人就业创业体系,不断推进残疾人安置就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高质量完成按比例就业,全市共审核认证安置残疾职工用人单位264家,安置残疾职工1007人。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走访残疾人失业人员家庭137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181人,组织残疾人招聘会9次,帮助16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82名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有力有序推进就业扶持。2024年投入资金448万元,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2947人次,帮助残疾人提高生产增收技能。申请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10万元,对620名残疾人继续开展残疾人家庭经营阳光增收和自主创业扶持项目;申请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5万元,扶持13家盲人按摩机构。

全力做好助残共富工作。积极探索残疾人帮扶性就业机制,构建多方共赢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助力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增收共富。开展残疾人就业增收基地和机构扶持,投入142万元对全市14家助残增收基地给予扶持,投入60万元启动60个“千万工程”助残就业服务驿站,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聚焦扩中提低,残疾人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配合民政部门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共计8992.26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2015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8684人次。健全以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为6269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残疾人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150万元。

在托养服务提升行动方面,投入874万元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以及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和照护服务3104人次,减轻残疾人家庭支出和照护负担,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无障碍改造进展顺利。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加强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据整改工作,对我市2023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整改的557条问题数据进行逐一分类并认真核查。目前,各县市区将问题已整改清零。

权益保障援助行动暖民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督促各县市区尽快完成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挂牌工作,落实办公场所及人员配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驻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全年共处理残疾人法律救助来访、来电案件261例。推进各项暖心政策,继续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和停车优惠政策,共发放燃油补贴15人共计0.39万元,协调市城投公司为624名残疾人减免了停车费。

聚焦均等优享,残疾人服务供给持续扩大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方面,以“三瘫一截”等重度残疾人、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做到按需服务“应签尽签”,签约完成后及时提供相应的基本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99.94%,康复覆盖面48.12%,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一个,通过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与榆林高新医院签署协议,开展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生活重建以及社会融入等全方位、深层次康复工作。深入推进“互联网+”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引导残疾人通过服务平台享受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儿童康复成效显著。继续全面开展0—17岁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全年投入经费2003.6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共救助残疾儿童1991人。同时,还为0—3岁听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早期干预服务。积极与儿童康复医院、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定期开展医疗康复知识讲座、信息咨询、健康检查、心理辅导、文化教育等服务,切实提升残疾儿童的康复水平。

此外,市残联还注重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投入15万元试点为30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健身服务,投入75万元在全市建成15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引导广大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培育残疾人文艺人才,发掘出四大类41个节目备战2025年陕西省残疾人艺术汇演。组织实施残疾人文化系列活动,榆林市图书馆盲人无障碍阅览室、盲人影屋相继投入使用,并组织开展盲人读书会、盲人节等主题活动,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记者 刘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