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 向“优”而进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09 08:48:38 编辑:李 娜
2024年,全市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777.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0.93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存续企业12.6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1.78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3.47%,同比增长5.6%……翻开榆林去年民营经济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从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持续发力,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增强、规模质量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惠企政策落地有声 发展负担持续减轻
高质量落实惠企政策,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的未来,更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记者在榆林市可尚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熟练操作机器,饱满的南瓜子经过筛选、包装,进入下一道工序。秉持把一颗南瓜“吃干榨净”的理念,该公司打造起完整的南瓜销售产业链。
“作为榆阳区首批头雁企业,专家站的落户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可尚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申雅君说:“专家们带来前沿技术和理念,助力我们在南瓜品种选育、产品优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南瓜粉为例,在专家指导下,生产工艺得到改进,产品营养保留度更高,口感更好,市场反馈极佳。”
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方面,榆林市积极搭建平台,每季度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产销对接会,构建市内上下游小循环,并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常态化推销特色产品;同时支持民营企业自建或租赁仓库,2024年已兑现补助资金2680万元。
为减轻民营企业运行负担,榆林多项举措并行,为79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兑现奖补资金8000万元,入驻企业可享受“一年免租、二年减半”政策;自2014年起,选派3850名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发放薪酬补贴近1.2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台账欠款清零,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项目推进顺畅无阻
走进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现场,塔吊挥舞长臂,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该项目以低碳烯烃羰基化项目为基础,推动乙烷二氧化碳耦合制乙烯在榆林的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高新区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印象深刻。”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刚介绍,从项目审批到落地建设,相关部门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办事效率就是高,为项目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榆林市常态化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及纾困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构建营商环境“50+”政策体系,推进“红蓝章”审批等改革,聘请营商环境“体验官”查找问题,开展“百名科长下基层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榆林市还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包抓制度,39名市级领导带头包抓78户民营企业,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依托职业院校举办用工长训班,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用好“陕企通”平台,用户注册量位居全省第4位,诉求响应率和问题办结率均为100%,实现惠企政策全覆盖。
多方支持全面发力 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当地政府对碧麟湾景区给予大力支持,对景区内部绿化和河堤进行改造,让更多资金投入到项目创新和服务品质提升上。”神木碧麟湾景区董事长李成说,去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余万元。
金融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血液”。榆林市按季考核评价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情况,按季举办融资对接活动,建成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率先开展市级“工信贷”风险补偿业务,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基金。
在政策扶持上,榆林市先后出台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1条等政策文件,还印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如此,榆林市每季度集中兑现财政奖补资金,率先在全省推出“个转企”奖励资金政策,激发个体户转型升级的积极性。自2023年起,我市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43.22亿元,市级财政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35亿元,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增添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榆林市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上成果显著。依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遴选330户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技改专项资金,补贴比例提升至15%;开展“三进一带”活动,举办多场走进科研机构的活动,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达成多项成果转化意向。
记者 陈静仁 谢妮妮 张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