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火热“村晚”点亮春节仪式感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1-27 12:40:53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春节临近,年味儿越来越浓。一场场别开生面、亮点纷呈的“村晚”在全国各地热闹上演。在陕西,榆林2025年“春到千万家 幸福榆阳年”村晚大联欢精彩来袭。在山东,滕州市滨湖镇下王村的文化广场上,由当地政府和返乡大学生精心筹备的“村晚”热闹开演,火热的气氛给村里带来浓浓的年味儿。在浙江,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2025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热闹开演,一个个灯笼随着演员的步点,汇聚成灵动的“吉祥蛇”,瞬间拉满现场气氛……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盛大、最庄重、最热烈、最喜庆的传统节日,具有不可抗拒的穿透力、凝聚力,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节臻于完美的仪式、深邃丰富的内含最能引起人民群众的共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生活幸福、社会和谐……这些春节内涵、寓意、向往、追求,不仅让春节成为时间跨度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催生出虔诚庄重的春节仪式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节蕴含的家庭伦理、社会伦理、自然伦理、历史伦理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意义,释放出直抵心扉的感召力、浓郁出血浓于水的亲和力。
团圆是春节的核心,欢乐是春节的底色。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炎黄子孙都会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永恒主题欢庆佳节,这是我们民族的集体约定和共同乡愁。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最乐意在春节这个周而复始、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释放内心对丰收的喜悦、对美好的憧憬。春节是中国的标识,是认知中国的一个窗口。
弄懂了春节的意蕴和价值,就不难理解“春晚”为什么会连续举办了42年,不断刷新收视率,成为一个新年俗。自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的“保留节目”和“文化年夜饭”,成为全球华人分享喜悦、共庆新春的文化盛典。随着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随着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不断向好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更加多元,“村晚”就在这种背景下遍地开花、葳蕤勃发,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活力与张力。
自导自演迎新春,歌唱当代好生活。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习俗各异,“村晚”最接地气、最富特色、最有个性,最易满足各地群众的精神诉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陕西渭南市临渭区第八届“村晚”,激情豪迈的潼关老腔《黄河谣》,仿佛带着黄河的雄浑气魄奔腾而来,让人热血沸腾。新疆伊宁、巴里坤等县,除了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等民俗活动外,哈萨克族歌舞《黑走马》将冰天雪地中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云南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村民们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晚”,用自己编排的舞蹈《欢乐哈尼山寨》迎接春节的到来,舞蹈里的动作均来源于哈尼族人们的日常生活……“村晚”舞台上创意频出、笑料不断,参与其中,能够深切感受历史厚度、文化深度、烟火温度,点亮春节仪式感,绘出墨香四溢、最抚人心的喜庆“年画”。“村晚”传递新风尚、值得点赞推广,“村晚”扮靓新生活、惟愿长盛不衰。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