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扎根黄土 仰望星空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2-17 08:51:34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2025年春节,榆林以一场全国秧歌展演,将传统年俗与现代文化表达交织成一幅绚丽的民俗画卷。这场从正月初四(2月1日)延续至元宵节(2月12日)的盛会,不仅是一场秧歌的狂欢,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活动以“非遗贺新春”为内核,39支国内外秧歌队通过传统秧歌的现代演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展现了陕北文化的包容性与生命力,也为中国春节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从乡土记忆到文化符号。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的基因里镌刻着农耕文明的印记。此次展演中,米脂县秧歌队集合了陕北大唢呐、陕北传统婚俗花轿、民歌、伞头等元素,步伐轻盈且富有韵律;靖边县秧歌队以省级非遗“霸王鞭”为主体,把信天游的悠远和靖边跑驴的诙谐融入其中;清涧县秧歌队则以伞头秧歌引领,以插梆子秧歌为主要表演形式,将道情音乐和传统陕北唢呐曲牌结合……通过各种元素与传统秧歌的结合,赋予古老艺术以叙事张力。这种对传统的深耕,让秧歌超越了简单的肢体语言,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

在年味中寻找文化自觉。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年”的文化意义已超越国界。当海阳大秧歌的彩绸与潮汕英歌舞的槌棒在榆林古城交织,当异国舞者与陕北汉子同扭秧歌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节庆表演,更是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当代实践。这种“请进来”的开放姿态,不仅让海外团队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更通过对比凸显了秧歌独特的美学价值——其粗犷中的细腻、热烈中的秩序,恰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站在乙巳蛇年春节回望,这场展演给我们深刻启示:非遗传承不是机械复制过去,而是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迸发新光彩。当民歌在智能舞台回响、当剪纸艺术走进文创商店、当古老年俗吸引世界目光,我们便找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存续的最佳姿态——既扎根黄土,又仰望星空。

李小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