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土豆红枣跻身“国字号” 产业发展再获强动力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4-14 14:38:47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六二五号公告,批准对“榆林马铃薯”“佳县红枣”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这不仅为榆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标志着榆林知识产权赋能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既是一个标识、一个品牌,也是一种荣誉、一种保护。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地理来源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是法律程序,是品牌化战略,能够将“地域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多方共赢。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汇地带的榆林,有着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独特地貌,厚重的历史,璀璨的人文,使榆林有很多享誉国内乃至在世界也声名远播的物品。单是国家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榆林截止目前就有“榆林豆腐”“横山羊肉”“子洲黄芪”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个,稳居全省第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大优势。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通过官方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赋予产品独特的地域和文化标签,显著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地理标志作为品质和原产地的双重保障,能够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真实性和优越性的认知。“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就是因品牌地理标志加持而成为行业标杆。这种认证不仅凸显了产品的历史传承和工艺独特性,还通过政府背书增强市场信任度,促使消费者形成品牌偏好。此外,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和严格监管进一步保障了品质稳定性,积累起良好口碑,产生长期效应。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地理标志的权威性更容易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扩散,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最终将地方特色产品转化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优质品牌。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的独占性保护能防止仿冒行为,维护正宗产品的市场份额。产品有了地名这个标签,就等于有了特殊身份,就能通过地理标志维权打击劣质竞品,巩固市场地位。同时,地理标志产品的稀缺性和文化附加值可支撑更高定价,提升利润空间。在市场竞争中,地理标志成为“品质通行证”,帮助产品打入高端市场或跨境电商渠道,“宁夏枸杞”就是凭借地理标志,在国际市场实现了溢价销售。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标准化管理,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渠道议价能力。地理标志产品的集群效应,也能带动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土豆红枣跻身“国字号”,产业发展再获强动力。近年来,榆林聚焦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力争把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商标品牌和市场竞争优势。随着持续开展地理标志挖潜行动,全方位进行地理标志品牌打造,挖掘一批、培育一批,榆林将会有更多地方特色产品崭露头角。榆林马铃薯”“佳县红枣”上榜后,要不失时机大力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组织完成“榆林马铃薯”“佳县红枣”标准制定、发布等工作,实现地理标志产品早推广、早应用、早受益,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带动当地共同致富,让其对县域经济的综合拉动作用极致发挥。

雷钟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