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活力之城葳蕤 驼城文明花开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6-05 10:44:10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5月23日,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榆林市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榆林文明创建实践的高度肯定,更是这座兼具历史厚重底蕴与现代创新活力之城迈向全面发展新征程的生动注脚。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创建城市全力以赴、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原因无他,就因为它不仅是城市的亮丽名片和形象所在,更在于它有着多维度的战略价值,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生根、开花结果,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竞争能力,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能够积聚发展动能、凝聚社会共识、减少薄弱环节、提升市容品质,通过创建升级硬件设施、优化服务效能,让一座城市更可爱、更温馨、更宜居、更文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逻辑原点就在这里。

城市形象亮丽,文明新风扑面。榆林创建文明城市的奋斗历程,见证着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逆袭,涌动着从“全城动员”到“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传承着非遗技艺的匠心坚守。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徜徉于今日榆林,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古城墙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错落有致,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让城市焕发数字活力,“榆林好人”品牌持续擦亮,树起崇德向善的精神标杆。榆林已构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更温暖、生活更便捷。榆林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用惠民温度诠释文明真谛,绘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新画卷。

实绩出于实干,实干催生花开。天下大事必作于实,必成于细。创文是一座城市的大事,也来不得半点虚浮与敷衍。近年来,榆林不断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实施城市更新五年行动,完成榆林大道等2条道路快速化改造、文化路等28条瓶颈路和断头路畅通改造,中心城区主次道路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1公里,完成6个综合性公园、36个社区公园、47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绿地总面积达2518公顷,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都有大幅增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51平方米。2024年,全市优良天数达312天,同比增加15天;PM2.5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5年全面达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融洽邻里关系,赢得群众满意。“共建共治共享”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理念,是赢得广泛共识、凝聚强大合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生动体现。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榆林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少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凝聚多方力量,形成“网格化管理+群众参与”工作模式。社区党总支联合物业、志愿者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协调、责任到人,确保创文任务落地见效。同时紧盯楼道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群众关切问题,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公益互助银行”积分激励居民参与,让文明意识融入生活日常。社区以志愿队伍为纽带,常态化开展助老扶幼、文化服务等活动,让文明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不但社区环境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也赢得居民的交口称赞,建塑起良好口碑。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榆林这座镌刻着五千年仰韶文明印记、传承着四千年龙山文化基因、浸润着三千年边塞烽烟的古城,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绽放出新时代文明的璀璨光芒。

雷钟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