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风 | 吴堡石城:展现黄河文明 彰显文物价值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8-12 08:47:27 编辑:刘书言 王丹 责编:王丹
8月2日,由中共吴堡县委宣传部、陕西金石人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社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一个人的城》获得洛杉矶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奖。该片此前已斩获第七届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优秀纪录片“红枫叶”奖,近期又入围罗马棱镜电影节、瑞典吕勒奥国际电影节、美国纽约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展现黄河文明与人文历史的精品力作。
纪录电影《一个人的城》能在海外电影节频频亮相并斩获殊荣,背后固然有主创团队连续10年跟踪拍摄,摄制组40余次深入吴堡石城,发掘故事、记录时光,同时辗转西安、靖边、神木以及山西柳林、平遥等地取景,从一万多分钟的素材中精剪出90分钟成片的匠心和汗水,更为重要的则是吴堡石城本身所具有文化文物价值。《一个人的城》以吴堡石城千年历史变迁为主线,全方位展现吴堡石城的建筑之美与人文之光。影片上集(历史篇)全面展现吴堡石城一千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吴堡县历史沿革的更迭,下集(人文篇)全面反映石城原住民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变迁,通过视听语言和光影艺术,将吴堡石城生动立体地呈现给世界观众,获此殊荣实属必然。
吴堡石城始建于汉代,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象征,积淀着千年军事防御、历史文化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实证。近年来,随着电影《一个人的城》在海外电影节频繁亮相,这座沉寂已久的石头古城再次引发关注,彰显出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折射出黄河儿女的奋斗精神,不啻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
吴堡石城依山而建,东临黄河,西靠沟壑,地势险要,素有“铜吴堡”之称,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卓越智慧。北宋时期,这里已是重要的军事要塞,金代升为县治,历经元、明、清多次修缮,成为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石城。抗战时期,八路军警备八团在此阻击日军,使其始终未能跨过黄河,展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石城内县衙、庙宇、书院等建筑多为石砌窑洞式,展现了黄河沿岸人民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城隍庙、关帝庙、文庙等宗教建筑,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交融。此外,石城的商业街、民居布局,还原了古代市井生活的繁荣景象。
除了文化价值,吴堡石城还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早在2006年5月25日,吴堡石城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墙内外墙、城门及民居等,均采用石块砌筑,最重的达到一吨,展现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全国以“石城”命名的国保单位仅此一处,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石城内的碑刻、遗址,记录了古代祈雨、战争、社会变迁等历史事件,为研究宋金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民俗提供了珍贵资料。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吴堡石城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万千珍贵文物中的一个,是中华璀璨文明中的一颗明珠。通过纪录片的艺术手法,最大限度地展现文物价值,不仅能将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有助于研究历史、启迪未来,还能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利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的提高。
近年来,吴堡县以石城为核心,完善“一文一武、一河一泉”旅游设施,从千年石城的沉浸式体验穿越到黄河东渡的红色热土,从柳青文化园的方言短视频爆火到横沟温泉的康养融合……吴堡县深挖石城文化基因,以全域旅游为路径,正将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7.1%。旅游已经成为县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纪录片《一个人的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获得国际电影界的认可,证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吴堡石城不仅洋溢着黄河文明的璀璨光芒,更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精神的象征。它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启示。如今,这座古城的故事仍在继续,借力石城文化“破圈出彩”,激励后人传承文化、砥砺前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