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邪修”做饭虽便捷,但传统烹饪方为“正道”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8-27 09:17:53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近期,“邪修做饭法”凭借省时、新奇的特点在网络爆火,成为年轻人快速解决温饱的“捷径”。不可否认,它确实适配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厨房新手也能轻松做出食物,缓解了年轻人“做饭难”的焦虑。但仔细想来,这种看似高效的 “邪修”之法,终究无法替代传统烹饪的“正道”,后者才是关乎饮食健康、文化传承的长久之道。

传统烹饪的“正道”,首先赢在营养与健康。“邪修做饭法”为追求便捷与新奇,常出现食材搭配随意、烹饪方式单一的问题。比如用大量含糖饮料替代天然调料,虽能带来独特口感,却会让菜肴糖分超标;依赖微波炉、空气炸锅等单一工具,可能导致食材营养流失。而传统烹饪讲究“食材本味”,无论是蒸、煮、炖、炒,都力求在保留食材营养的基础上调味。就像老辈人熬汤时,会慢火细炖数小时,让食材的营养充分融入汤中,既美味又滋养。长期来看,遵循“正道”的传统烹饪,才能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这是“邪修”之法难以企及的。

再者,传统烹饪的“正道”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的传承。一道家常菜的背后,可能是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是地域文化的鲜活体现。四川的麻婆豆腐讲究“麻辣鲜香”,需用郫县豆瓣酱、花椒等调料精心炒制,每一步都藏着川味烹饪的精髓;广东的早茶点心,从虾饺的皮薄馅足到叉烧包的松软香甜,皆是师傅们遵循传统技艺的心血之作。这些“正道”烹饪的过程,不仅是制作食物,更是传递情感、延续文化的过程。家人围坐,品尝着按传统方法烹制的菜肴,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与亲情;而“邪修做饭法”多是单人快速操作,缺乏这种情感联结与文化厚重感。

值得一提的是,“邪修做饭法”看似新奇高效,实则隐藏着诸多翻车风险。不少网友尝试用饮料炖肉,本想复刻网络上的美味,却因饮料中的糖分在高温下过度焦糊,让菜肴变得苦涩难咽;还有人用薯片袋煎蛋,满心期待能收获便捷美食,却因薯片袋不耐高温,释放出有害物质,不仅美食泡汤,还可能危害健康。在一些用冰淇淋制作蛋糕的尝试中,由于冰淇淋融化后水分含量高,导致蛋糕口感稀软,完全失去原本的蓬松质感。这些翻车案例不在少数,反映出“邪修做饭法” 因缺乏对食材特性、烹饪原理的深入理解,操作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相比之下,传统烹饪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每一步骤、每一种调料的使用都有其科学依据与经验支撑,能最大程度保障菜品的成功率与品质。

当然,我们并非要完全否定“邪修做饭法”,在时间极度紧张时,它作为应急之选无可厚非。但若是将其作为日常饮食的主流,便会错失“正道”烹饪带来的健康与美好。年轻人不妨在闲暇时,尝试学习传统烹饪的“正道”,哪怕只是一道简单的番茄炒蛋,按传统方法慢慢翻炒,也能尝到不一样的美味与乐趣。

“邪修”虽快,却只是短暂的便利;“正道”虽慢,却能带来长久的健康与文化滋养。在饮食这件事上,唯有坚守传统烹饪的“正道”,才能真正品味生活的本真滋味,让饮食不仅成为果腹之举,更成为一种享受与传承。

李小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