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风 | 陕北民歌如何才能成为“时代的新声”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9-08 12:38:13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9月6日,陕西榆林将迎来一场陕北民歌的盛会,30支合唱团齐聚榆林,共同唱响“一首信天游”。这场大合唱不仅是一场歌唱艺术的大展演,更是一次对陕北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时代焕新。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生长出的艺术瑰宝,承载着一代代陕北人民质朴而热烈的情感表达。从《东方红》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从《黄河船夫曲》到《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陕北民歌凝聚着历史的回响、群众的奋斗力量,也早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时代记忆与文化符号。在新的大众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互联网媒介高度普及的今天,如何让这样的传统艺术形式持续绽放光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课题。榆林举办的这次大合唱活动,既有榆林本土的榆林学院蓝花花合唱团、榆林工会职工合唱团、榆林陕北民歌合唱团、榆林男声合唱团,还有来自延安大学的鲁艺合唱团、青海师范大学合唱团、天津开放大学美音女子合唱团、广西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民歌合唱团等全国各地优秀合唱团参与,他们将与陕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优秀演奏家携手共创,以集体的、群众性的方式,将陕北民歌从乡野带到舞台,推动陕北民歌从传统怀旧走向未来可期,其意义远超一场演出本身。

在新时代,陕北民歌如何才能不再是“过去的回声”,而成为“时代的新声”?需要创造性转化!这次陕北民歌大合唱通过交响乐编配、多媒体舞台设计、流行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充分运用现代化包装与表达方式,突出“土”与“洋”的碰撞,用唢呐、三弦与管弦乐的“混搭”,用开放、包容的姿态为陕北民歌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同时活动还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手段,让年轻一代愿意听、喜欢唱、主动传。唯有这样,民歌才能真正走出地域、跨越代际,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陕北民歌的创新始终需要扎根黄土地的文化根脉,既不能盲目迎合新一代的爽点,也不可故步自封。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活动能够以情感为纽带,以创新为方法,让陕北民歌这样的文化艺术不仅被保存,更被激活;不仅被怀念,更被歌唱。唯有如此,中华文化的长河才能波澜壮阔、奔流不息,在新时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王丹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