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风 | 横山老腰鼓进校园 非遗传承谱新篇
来源:榆林网 时间:2025-09-28 11:00:32 编辑:王丹 责编:王丹
黄土高原的风,吹过千年;横山老腰鼓的鼓点,响彻今朝。9月27日,在榆林市横山区,5000名身着统一服饰的中学生在黄土地上整齐列队,震天的鼓声伴着矫健的舞姿划破长空。这场老腰鼓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演,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文化盛宴,更奏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青春乐章。
“校园阵地”让千年文脉有了“活载体”。横山老腰鼓起源于古代军旅,历经数代演变成为兼具健身、娱乐与民俗功能的民间艺术,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传统非遗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播渠道单一化”的困境。此次5000名中学生的集体展演,打破了非遗传承“小圈子”式的局限,通过将腰鼓教学纳入校园课程,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学生手中的技艺”,从“老一辈的记忆”变成“年轻人的热爱”。当孩子们在反复练习中理解鼓点里的历史故事,在集体表演中感受民俗文化的凝聚力,非遗传承便有了最鲜活的“青春传承人”,千年文脉也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青春表达”让传统艺术有了“新活力”。横山老腰鼓的魅力,在于其粗犷豪放的舞姿里藏着黄土高原的雄浑,在于其铿锵有力的鼓点中透着陕北人民的热情。以往,这类民间艺术多在节庆活动中亮相,受众群体相对有限,而进校园活动则为其搭建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学生们用青春的活力重新诠释传统腰鼓,既有对“踢腿扬臂、甩绸击鼓”传统动作的精准传承,也融入了符合青少年审美特点的队形编排,让古老艺术与现代审美碰撞出奇妙火花。这种创新传承不仅让学生们爱上了本土文化,更让横山老腰鼓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展现陕北文化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
“腰鼓运动”为学生体质提升提供“新选择”。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让青少年走出教室、积极运动,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横山老腰鼓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在击鼓跳跃的过程中,学生的四肢协调性、心肺功能、耐力等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同时还能在集体表演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信心。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腰鼓运动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