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大力发展糜子产业:种好“一粒米”串起“一条链”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10-21 22:43:11 编辑:郝莉娜
金秋时节,府谷县十万余亩糜子迎来丰收。曾经藏在黄土高原沟壑之间的“小杂粮”,如今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近年来,府谷县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全产业链开发与品牌化运营,大力发展糜子产业,走出一条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作为“中国黄米之乡”,府谷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矿物质丰富,出产的糜子颗粒饱满、色泽金黄、软糯香甜,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有机种植和机械化生产,建成糜子产业基地10万余亩,年产量3万吨,并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推广统一良种与技术指导,实现从“散田”到“连片田”“绿色田”的转变。
“今年糜子长势很好,收成不错!”府谷县木瓜镇前梁村村民董良厚对糜子种植信心满满。糜子有了好收成,离不开实打实的技术赋能与基础设施提升。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刘玉峰介绍,农业技术人员从选种、育苗、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开展全程指导,今年糜子亩产可达到400斤以上。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陕西米相好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新收的糜子经脱壳、研磨后,变成袋装黄米和糜子面。“过去,糜子主要用于农户自家食用,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经过深度加工,现在一袋黄米的售价比过去提高不少呢。今年的订单量比去年增长了近30%,仅我们工厂就收购了超过20吨的糜子,而且最令人高兴的是,产品不愁销路。”公司负责人苗永清说。
产业之变离不开“产学研销”深度融合。去年,府谷联合高校成立糜子专家工作站,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直达田间;同时通过线下展销、线上直播,打响“府谷黄米”品牌,2024年糜子价格从每斤2元涨至4元,线上单月销量突破1.5万斤。
在府谷糜子核心产区木瓜镇,曾经地块破碎、灌溉困难,农户种糜子“靠天吃饭”,现在通过“万亩平台”治理工程建成2万余亩连片高标准农田,推广滴灌节水与机械作业。“如今一亩地收成比过去提升了两倍,种植成本降了一半,就算天旱也不担心了。”镇长王文亮说。目前该镇糜子种植面积达6633亩,农户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
从木瓜镇的连片良田,到加工厂的流水线,再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府谷糜子早已不是单一种植的“小杂粮”,而是串起种植、加工、销售的“大链条”。
记者 张占林 通讯员 马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