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省媒体榆林行 聆听黄河新乐章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8-28 23:54:58 编辑:李 娜
在绥德非遗传承馆,采风团记者一同聆听绥德泥塑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文瑜讲述自己与泥塑的不解情缘。谢妮妮摄
山海万里,大河奔流,多娇榆林,九曲合鸣。8月25日至26日,由黄河流域九省(区)广播电视局共同组织的沿黄联合采风媒体行活动走进榆林,参与活动的各地媒体记者,用镜头和笔墨生动记录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榆林实践”。
在绥德革命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系统呈现着陕北革命历史的整体脉络。伴随着讲解员的细致讲解,采风团记者边走边看边记录,不时驻足在一个个复原场景前,用心体验着陕北大地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
“弹起三弦定起音,欢迎来到绥德非遗传承馆……”走进绥德非遗传承馆,浓浓的陕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泥塑艺人精雕细琢,剪纸艺人精准镂刻,民歌表演高亢激昂,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绝活”展示,瞬间点燃现场。“通过实地参观,尤其是在观看绥德石雕、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榆林黄河文化、黄土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陕北人民的敦厚淳朴和热情好客。”青海广播电视台记者米斌说。
登上绿意盎然的龙头山,米脂县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向采访团讲述了一场跨越60年的水土治理“马拉松”的故事。高西沟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基地的绿色画卷,在采风团记者面前徐徐展开,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贫瘠之地,如今已是梯田环绕、苹果飘香的“金山银山”。米脂小米博物馆的特色展陈,秧歌剧《陕北有个高西沟》的生动演绎,则让采风团直观感受到了米脂从“苦瘠之地”到“生态粮仓”的华丽蜕变。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王佩表示,米脂县以学习践行“两山”理念的实际行动,从根本上改善了自然环境,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更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一把铁锹,一支钢枪,军旗是我们心中的太阳。狂风挡不住进军的脚步,毛乌素是我们拼搏的战场……”徜徉在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的烂漫花海中,采风团聆听到的,是一代代治沙连姑娘用青春和汗水在毛乌素沙地筑就绿色长城的故事,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传奇,在那一刻彻底具象化……“女子民兵治沙连让我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光芒。‘绿进沙退’的生态壮举,是‘巾帼不让须眉’最生动的写照。榆林的治沙理念和治沙精神,也值得相关地区进行学习和推广。”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袁颖说。
从生态治理成果的转化路径,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再到沙地治理经验的跨时空交流,本次沿黄联合采风媒体行活动打破了省域界限,各地记者在交叉对话中重构黄河叙事,以多元视角的碰撞让采访不再浮于表面,真正取得了“从看风景到读故事”的工作成效。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廖遥宇有感而发:“本次采风活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壮美的黄河自然景观,还深度了解到了各地在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读到了更多元、更精彩的黄河故事。我们会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采风期间所见的美好与感动,用心用情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
记者 张娟娟 谢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