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杨晓军:田间地头书写履职初心

来源:榆林日报 时间:2025-04-18 09:23:36 编辑:李 娜

杨晓军(左)介绍玉米相关技术的应用成果。 刘浩波 摄

作为政协榆林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杨晓军身兼数职,在农业科研领域成果卓著。他积极投身调研工作,致力于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积累资料,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连日来,杨晓军深入榆阳区小纪汗镇,与种子企业代表和种植户一起,探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种子企业代表详细阐述了当前种子培育面临的技术瓶颈,种植户则纷纷倾诉实际种植中的困扰。杨晓军认真聆听,并不时与大家交流看法。

“对我而言,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至关重要。”杨晓军说,“只有与种子企业和种植户面对面交流,才能真实地掌握他们的需求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成果。这些一手资料,不仅能为日常科研提供参考,也能为政协提案筑牢数据与事实根基。”

杨晓军在玉米研究领域深耕多年,成绩斐然。他先后参与并主持了16项科研项目(课题),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品种选育方面,他成功培育出8个玉米新品种,大幅提升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玉米种植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制定2项地方标准,规范了本地玉米种植行业。其中,由他选育出的抗倒伏、高产玉米新品种,有效破解了榆林市玉米种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难题,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成为市政协委员后,杨晓军提出了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提案,其中《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绿色经济发展的提案》备受瞩目。该提案深入剖析了榆林市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多个维度,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且可行的思路。

谈及如何提升提案质量,杨晓军认为:“提高提案质量,首要在于选准题目,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提案内容要具体且切实可行,所提建议需具备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以玉米相关技术为例,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如此,提案方能切实发挥作用。”

作为市政协委员,杨晓军始终将农业生产作为履职重点。担任政协委员的几年间,他累计参与撰写16份社情民意、提案、视察报告及调研报告。这些文字背后,是他对农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对于如何更好地践行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杨晓军表示:“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多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同时,我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 陈静仁 刘浩波

热点推荐